3月27日,我院精心筹备“耀青春铸党魂”红色短剧——《希望》的演员试镜活动在学院示教室正式开始。总导演龚海波、总策划焦燕芳、摄影王新杰、学院党委书记谢纳泽等全程参与并悉心指导,来自各学院的众多师生怀揣热忱,踊跃参与此次参选。
活动开场,龚海波老师表示“艺术创造从无专业壁垒,革命精神的传承更需要赤子之心”,如春风化雨,瞬间驱散了现场的紧张气氛,为活动奠定了积极且温暖的基调。
试镜现场高潮迭起,精彩纷呈。参选者们各展所能,有的凭借慷慨激昂的陈词淋漓尽致地展现角色的高尚气节,有的通过细腻入微的表演精准诠释人物的内心世界。其中,张育恺同学在演绎流亡教授片段时,巧妙运用沙哑的声线,逼真地再现了生死攸关时刻的紧迫感,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赞誉。焦燕芳老师现场言传身教,表示:“表演务必经得起历史逻辑的检验。譬如革命者身处险境,绝不可能气定神闲,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应是时代的真实写照。”王新杰老师则对同学们在表演中展现出的创造性思维予以特别肯定,同时就摄录工作的时间紧迫性提出明确要求。
在四个小时的选拔过程中,师生们全身心沉浸于红色文艺创作的浓厚氛围之中。参选演员王凯旋感慨道:“深入研读剧本后,我深切体悟到前辈们在战火纷飞中坚守教育火种的艰辛,这种精神层面的洗礼远比任何表演技巧都更为珍贵。” 总结环节,谢纳泽书记深刻指出:“这部短剧不仅是一次艺术实践,更是一堂生动鲜活的思政大课。期望同学们在塑造英雄人物的过程中,将红色基因切实转化为自身成长的丰厚滋养。”
此次试镜活动,充分彰显了我院弘扬红色革命精神、培育铭记先烈、传承革命赤心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坚定信念与决心,为同学们的大学生活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相信《希望》正式上映后,广大同学定能透过这场精彩演出,对我校先烈的家国情怀产生更为深刻、独特的感悟,从中汲取奋进力量,砥砺前行。